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驾船”上山播绿洲——中国船舶集团挂职干部赴云南定点帮扶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     日期:2023-06-20    字体:【大】【中】【小】

  倘若自近地太空俯瞰云南,你会发现,中国西南边陲的这片秀丽沃土好比阶梯,地势从西北方的横断山脉向东南方的云贵高原一路走低。六大水系走笔蜿蜒,将青藏高原板块挤压形成的数条山系拦腰截开。险川怒江之间,城镇星罗棋布,一幅秀美瑰丽的山水画向世人徐徐展开。

  山水美,人间真情更美。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考验着这片大地上人们的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培育提升定点帮扶县内生发展动力,统筹推进云南省鹤庆县、勐腊县、丘北县定点帮扶工作。


▲洪术华(右一)在种植基地查看辣椒长势

▲在乡亲家中走访的杜海荣(中)

▲张绍波(右三)调研集中收胶工作


▲马翔(中)为集团定点帮扶项目现场选址

  ——挖“穷根”、奔振兴,派驻的挂职干部既是宣传队,也是“播种机”:宣,就要宣贯好中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进的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播,就要播种下中国船舶人许党报国、敢为人先、严谨务实的奋斗精神。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云南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场里,一批批来自中国船舶集团的青年“答卷人”,正以双脚丈量云岭大地,用双手铺就富民之路。幸福之花,正在彩云之南怒放。

  船舶“方法论”,红土地“生根”

  云岭大地,苍山点黛,碧水含烟。

  2021年5~6月,又一批来自中国船舶集团的挂职干部到达云南。他们中,三位分别在三个定点帮扶县政府挂职,另外三位在三县下辖村挂职驻村第一书记。

  马不停蹄实地调研后,挂职干部们觉得,三县干部群众人人有着“急切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他们见识过发达地区的经济形态、运作模式,也觉得一些优良的经验值得深入学习。急需的,是更丰富、更科学、更具操作性的方法论。

  这批挂职干部到任时,整个云南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全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数年,是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的关键几年。

  实现“脱贫摘帽”后,政府的农村工作重心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意味着,在对现有帮扶政策延续、优化、调整的基础上,还要统筹整体可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可谓“任重道远”。

  关键时期,特别需要过硬的队伍。2022年,云南省政府提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全省各级干部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挂职干部们敏锐地意识到,中国船舶集团倡导的优良企业文化与云南省的这次作风革命,在价值追求上是一致的。事实上,早在赴任前,中国船舶集团便对几位挂职干部提出要求,希望他们把船舶工业的优良作风、经验、做法带到三个定点帮扶县。把科学、理性、求真务实的方法论传递好、落实好,本身就是对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一次“大贯彻”。

  几位挂职干部常常电话交流彼此遇到的问题和个人思考。

  他们一致觉得,三个县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情况各有不同,问题千头万绪。但军工人缜密、善分析的特点,让他们找到了挂职工作的着力点:

  ——要发扬船舶工业团结奋斗、通力协作的实践品格;

  ——要发扬船舶工业求真务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用严谨的“项目管理”模式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要发扬船舶工业科研生产中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要找准自身定位,认真学习当地干部群众的优秀实践经验,并在工作中积极运用。

  “我们来这里,就是用自己在船舶工业学到的科研、管理经验和思维模式服务当地发展的,就是来助力和服务的。”勐腊县挂职副县长张绍波言简意赅地说。

  理论不是空中楼阁。要想用得好,首先就得结合当地实际,向当地干部群众虚心请教。刚到任上,几位挂职干部不约而同一头钻进田地泥土:

  仅挂职头6个月,鹤庆县挂职副县长杜海荣就跑遍了全县7镇2乡,调研了36个行政村,“几乎没怎么坐过办公室”;

  丘北县挂职副县长洪术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定下来的调研往往是马上出发,争分夺秒做调研;

  张绍波紧盯一线的鲜明作风一到任就在勐腊全县传开,人人都知道有一个“不容忍一点拖泥带水”的副县长;

  张鹏、马翔、李成龙这三位挂职驻村第一书记的干部,更是摸爬滚打、披星戴月……

  调研只是开始。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有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口素质、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地区的经验表明,对表层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招商引资“眉毛胡子一把抓”、发展特色产业“蜻蜓点水”玩概念等惯性思维的纵容,最终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怎样才能让党的好政策在帮扶工作中不流于表面、止于口号?中国船舶集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用好系统思维这个法宝。

  趟深水,过险滩,“导航仪”不可或缺。系统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具备战略思维。换句话讲,就是要树立“一盘棋”意识,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看县一级的发展。

  为了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中国船舶集团构建起了涵盖党组领导、总部部门、成员单位、云南现场指挥部、挂职干部和产业扶贫基金管理人的“六位一体”大帮扶工作新格局,通过挂职干部驻守、领导调研指导、专项督促检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定点帮扶工作更加有效开展。

  “以前,咱们这里可能是边疆,但随着我们国家的强大,‘一带一路’走出来,以后这里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县里开会时,张绍波总爱说这句话,“建好经济基础,把软硬实力都提上来,是咱们县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不然,老百姓生活水平上不来,企业不来这里投资,我们拿什么承载国家的战略性倡议?”

  有了整体思维还不够,实践中,还要把千头万绪分个轻重缓急。三县均刚脱贫不久,各方面条件相对有限,“啥都要省着用”,以有限的经费涵盖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乡村五大振兴领域。

  下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哪些先干、哪些后干?目标是什么?资金怎么整合、产业怎么布局、项目怎么安排?能在具体工作中把这些问题回答好,就是做到了“事前算赢”。在事事统筹的乡村振兴一线,类似“先手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到勐腊县磨憨镇尚勇村挂职第一书记后,马翔发现“中央对我们的扶持力度非常大”,钱并不缺,问题关键在于“没有好想法”,项目迟迟落不了地。

  真想落地,就得回答好诸如“有没有市场、土地,需要多少钱、建什么,建好后卖到哪里”这类问题。

  “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调研走访,马翔在中国船舶集团和勐腊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制定出一个五年规划,为村委会、村小组分别制定清单,“做了很大一张表”。

  清单有了,马翔再让各村小组结合实际确定各自项目的优先级。由于各方面考虑比较细致,争取上级资金时,这张表一拿出来,说服力非常强,项目落地速度“一下子就快了”。

  “拉清单”的好处不限于此:五年规划这张大表格好比“项目库”,原本分散的村资源都被集中浓缩在表里。拿出去招商引资,别人一目了然,“一次性能租几百亩地”,省去了挨家挨户谈的繁琐,商机滚滚而来。

  洪术华喜欢和当地干部聊方法论的问题。

  “做一件事分几步走,大致的规划是什么,一定得心里有数。”这个踏实、勤奋的青年干部,在阐述思想时有条不紊。

  规划之后,具体的行动计划就要马上跟进。要把计划中不同方面乃至不同环节具备的条件“条块化”,形成行动纲领,再从中总结出细化的项目节点,“具备条件的先上;不具备的,列清问题在哪,着力解决问题”;若发现内生条件不具备,则寻求外界资源助力。

  系统思维的实现,关键还在工作效率的提升。

  有些具体负责的当地干部遇到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习惯于自己找办法解决,不擅长讲困难。问原因,都说是怕领导怀疑自己能力,怕挨批评。

  “越躲,问题越多。”挂职干部们谈起在船舶一线时的经验:及时反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开专题会也好,到办公室坐下来聊也好,我们一起商量怎么解决它——问题这东西怕研究,一研究就把它解决了。”放下心的当地干部,开始把挂职干部们当成“知心人”,一有问题就跑办公室、打电话、发微信语音。

  李成龙刚到丘北县矣堵村挂职村第一书记时,发现当地干部总爱用纸质文件。

  “万一你调走了,新来的人翻文件得多费劲。”与干部们唠家常时他讲,“以后要善用电子文件,打开电脑一分钟就能找到。”在他身体力行影响下,村委会形成了电子化办公的习惯。

  “很多时候,小事也能提高效率。”这位昆船公司生产线上走出来的干部,工作就是跟进调度生产流程。在他看来,企业和地方工作,很多地方思维互通。

  以身作则是几位挂职干部的工作常态。要求分管同志做到的,他们一定率先做到,且标准更严。

  “我用半天/一天处理完的事情,你可以用多久处理好呢?”诸如此类的问话,经常发生在挂职干部和具体分管干部之间。时间一长,分管干部们也养成了习惯,总能在要求时间前处理完工作。

  “要让大家看到,某些做法做起来效率就是高,解决问题就是彻底。看到你这个办法好,大家自然会效仿。”挂职干部们总结。

  在船舶工业一线形成的清晰工作思路和务实作风,让六位挂职干部刚到不久,便得到所在县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县里挂职,遇到的很多问题是全新的,是以前没遇到过的。”洪术华坦言,“可要挖根子的话,又与以前做科研、做项目的逻辑有相通之处——主观能动性、效率、项目管控意识,把这些做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问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在挂职干部与当地环境的碰撞交融中逐渐成型。

  统筹谋篇,筑牢产业“硬”支撑

  有产业,县城才有吸引力,资源要素才能聚集。

  产业发展不能搭“空中楼阁”,更不能“人云亦云”,突出特色、差异取胜,增强产业支撑能力,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附加值高的产业,才能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有限的配置中找寻产业发展的突围之路,合理运用资源,是时代赋予基层管理者的命题;就帮扶工作而言,跳出一隅,突破症结和资源限制,站在更高的视角谋划布局,则体现出工作布局的能力和眼界。

  不算富裕,是三个县的共性矛盾;另一方面,矛盾成因和现有条件又各有千秋。针对不同具象,中国船舶集团精心组织力量统筹协调、有的放矢。

  勐腊是全国种植天然橡胶面积最大的县,胶园面积占全国的13%,天然橡胶产量达全国的23%。但该县尚未形成完整的橡胶产业链,本地产业附加值偏低,橡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生产效率偏低,胶农经济收入直接受影响。

  体现在整体数据上,近年来,勐腊县一、三产业增加值均数倍于第二产业。工业的相对羸弱,导致了勐腊县“造血”能力相对匮乏。

  “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如果只满足于做原料产地,不考虑建成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勐腊有变成纯原料输出地的风险。”中国船舶集团积极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勐腊县产业特点进行“专项分析”:

  产业链薄弱、附加值低,那就着力补链强链,围绕橡胶产业原材料、生产加工、应用三大环节做文章,让其形成一个有机自洽、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统化、链条化的发展思维,是针对勐腊这类产业“大而不强”县域的优质解答。

  2022年5月,在中国船舶集团定点帮扶项目的技术、资金支持下,云南省首个智慧胶园在勐腊农场五分场一队落地。在这个胶园,通过全智能割胶机器人就能实现天然橡胶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

  “全智能割胶机器人割胶,可以在胶树最适宜排胶时间来统一开割,达到养树割胶的目的,在获得高产的同时也可以让橡胶树正常生长,从而保证年产量。”胶园负责人介绍。

  在助力一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勐腊县引入外部资源,加快二产发展。2022年8月,云胶集团勐腊公司完成注册。公司落地后,预计每年可为勐腊县贡献超10亿元的工业产值,超4000万元税收。同年9月,中国林业集团与中福集团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在勐腊完成注册,项目公司将建设橡胶木、菌草综合开发产业园,项目预计投资规模超10亿元,建成后预计贡献超10亿元的工业产值,税收超5000万元。这比当前勐腊全县天然橡胶全产业链4000余万元的税收额翻了一番多。

  “聚焦一产,支撑二产,延伸三产”:二、三产会增加收入;而有了二、三产的应用场景,一产的规模效应也会显现。

  “要形成资金、技术、订单多方面帮扶,供给、需求两端发力的一揽子产业帮扶举措。”中国船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丘北县,中国著名的“辣椒之乡”,也是云南省商品粮、牛、羊、生猪基地县和林业发展重点县。但它也面临类似困境:工业长期不发达、产业基础薄弱、基建落后,自我“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如何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亟须在打造特色示范项目、形成引领作用上下功夫——一方面能够形成典型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探索总结好的帮助模式,在县域内复制推广。

  经过深入实地调研,洪术华决心以党建为引领、项目为支撑,探索建立“国有公司+村集体+脱贫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拔地而起,集生态旅游观光、民族文化观赏、农耕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在丘北蓬勃发展。

  光有三产不够,还需二产“提质助力”。丘北的辣椒好,但名气还不够大。关键要建立一套市场化、品牌化的运作模式,把辣椒这张名片打出去。在集团公司和丘北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当地辣椒产业通过品牌化、商品化补短板能力提升建设,借助消费帮扶形成“丘北辣”“丘北姜”“丘北杂粮”等系列产品。

  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突出“一县一业”,投资建设了“丘北辣”全产业链中心。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条的提质增效,丘北辣椒产业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系列化、数字化发展态势。

  发展的诀窍,在于坚持把帮助定点帮扶县引入更多帮扶资源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和资源,尤其是运用好中国船舶集团的内部资源。通过产业基金扶持、集团内“以购代捐”、带动集团外消费帮扶等举措,“丘北辣”特色品牌被发扬光大。

  畜牧业是鹤庆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村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前受限于资金等要素,挤奶设备和挤奶厅建设迟迟没有到位。在中国船舶集团等单位的精准帮扶下,鹤庆县整合帮扶资金建成11个规模养殖场,全县奶牛存栏从2018年的3218头发展到14800头,日产鲜奶120吨,年产值2亿元。

  集约带来的正向效应开始显现: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项目吸引了450户建档立卡农户购买奶牛入社,“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可使每户每年收到3000元/头奶牛养殖收益;

  在企业的带动下,农户扩大了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奶牛养殖场以380元/吨的价格收购青贮饲料苞谷,农户一亩地可比原来增收720元;

  同时,8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每年按补助资金6%的比例向所在村委会交付租金,用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

  “地方所需,企业所能”是杜海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定点帮扶工作的一个大原则。工作期间,结合县里大力发展乳畜业和兰花产业的实际,杜海荣协助县领导班子确定了奶牛养殖场和兰花种植示范基地等产业项目;针对该县金墩乡上古乐村地质滑坡需要整村搬迁安置和县里疫情防控及治疗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的具体情况,实施了上古乐村整体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及疫情防控和治疗设备引进等项目,解决了一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受疫情影响,鹤庆县农特产品出现滞销。杜海荣亲自当起了推销员。他每天以各种方式积极联系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把鹤庆物美价廉的农特产品介绍给各家单位。集团公司的坚定支持,让产品销量极大提升,更让鹤庆农产品在中国船舶集团内部打响了知名度。

  仅2022年,中国船舶集团便组织动员集团公司系统内成员单位和干部职工购买三县农副产品6995.5万元、帮助三县销售农副产品5490万元。

  突出系统化、突出示范引领、突出互利共赢发展、突出聚合多方资源,这是中国船舶集团和挂职干部们在定点帮扶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事实上,上述多个措施,在不同县可以根据实际“并举”,形成主线清晰、逻辑分明、执行有力的帮扶规划。

  “要让当地群众干部们知道,他们自己可以有多么优秀,做事情可以做到多么好——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点方法论的改变。”张绍波的话,掷地有声。

  一片丹心,助跑县域“软”实力

  闲暇时分,洪术华会回忆起在所里工作的点点滴滴。

  为保障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项目顺利推进,2014年,中国船舶七〇四所组织成立深海布放回收项目组,攻关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掌握的深海布放回收技术。这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坚守并不容易。创立之初,不少人不愿离开“影响大且易出成绩”的军品任务,项目组一度人才匮乏;为达到性能最佳,项目组先后克服了4~5级恶劣海况、挑战4次台风先后擦肩的极端气候,一边呕吐一边调试是家常便饭;未来,还要紧盯世界一流前沿,时刻保持知识“常学常新”的敏锐。

  科研任务与县域治理,细节上千差万别,内在核心却颇为“同频”:需要对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更需要久久为功、谋远智明的规划设计。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可持续供给。在中国船舶集团有力帮扶下,三县下大力气“扶志”“扶智”,推进教育、培训双发力,助力人才振兴。

  ——提起“中国船舶春蕾班”,三县群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项目重点围绕三县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孩子,为其提供相关补助和奖励。家长们都以孩子能进入“中国船舶春蕾班”为荣——这是对孩子成绩和努力的肯定。

  ——近年来,围绕打造“中国船舶春蕾班”等品牌项目,中国船舶集团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丰富帮扶内容,仅2022年全年即投入555.46万元,在三个县开办春蕾班32个、资助学生1503人。

  ——除了向学生发放相关补助和奖励、实施智慧课堂建设、开展“筑梦深蓝”国防教育夏令营等,还在勐腊县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支持开展教师培训,促进该县师资力量提升。同时,针对帮扶县部分中小学图书资源紧缺这一情况,为中小学购买图书。

  ——培养本土人才,是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中国船舶集团持续投入资金,支持三县开展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技术人员培训,累计共培训基层干部1257人、乡村振兴带头人324人、技术人员1720人,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人”队伍。

  几位挂职干部均带头资助帮扶了部分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孩子。

  “在教育帮扶方面,既直接给补助,又设立奖励制度,在保障困难家庭学生安心就学的同时,激励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既持续开展教学综合楼、智慧课堂等建设,又组织优秀学生外出研学,改善教学条件,拓展学生视野;既资助学生,也资助老师参加培训,提升师资力量。”中国船舶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教育发展了,环境也要跟上。依托对口帮扶三县优秀的文旅资源禀赋,中国船舶集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勐腊县勐腊镇上龙茵小组寨实施文旅改造项目,用于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傣族旅游村庄,提高村民集体收入;2021年,在丘北县组织开展了“中国船舶——平寨乡花米稻田公园首届新米节”,并协调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有效提升了丘北县的知名度,当年该县平寨乡花米饭系列产品销售额高达1800余万元,是2020年及往年的6倍之多,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集镇群众增收200多万元。

  为实现从“当下改”到“长久立”,中国船舶集团立足自身产业技术优势寻求双方合作契合点,积极承接定点帮扶县中小学校舍、道路管网、智慧停车场、冷库、医疗设备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任务,形成稳定共赢发展的长效机制。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帮扶工作由救急纾困向内生发展转变,推动由帮扶发展向共赢发展转变。”——中国船舶集团2022年帮扶工作自评报告上的这段话,清晰地描绘了帮扶三县的蓝图。

  “把老百姓装在心里”

  摘录两段洪术华写下的随笔:

  “……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有的奉献就都是值得的。因为热爱,付出就变成一种经历,变成一笔财富。”

  “通过集团公司的帮扶,我看到一批批山里的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住进了干净的宿舍、洗上了热水澡,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还走出了大山;通过集团公司帮扶,我看到脱贫户露出笑脸,他们不再担心因为身体残疾、疾病缠绕而导致的生活没有保障,他们如今已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正在集团公司帮助下,变‘输血’为‘造血’,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通过集团公司的帮扶,我看到遍地金黄万寿菊、满园墨红玫瑰香、漫山奔跑致富鸡带来的产业欣欣向荣……这些都更加让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乡村振兴工作。”

  去年夏天,杜海荣的妻女来鹤庆探亲。他专程带女儿到受自己帮扶的孩子家里,让她看这位异姓“姐姐”家里简陋的生活环境,看满满一墙的奖状。

  “姐姐生活的条件并不好,但姐姐多么努力用功啊!”杜海荣说,“你们以后就像亲姐妹一样,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当孩子悄悄主动提出,要把家里的小衣服寄给这位姐姐时,杜海荣心头一暖:“家人慢慢开始理解我的工作了。”

  刚到鹤庆六合乡松园村挂职第一书记时,张鹏就发现该村交通难称便利,村民搬运东西基本靠肩扛手提,苦不堪言不说,效率也很低,“和当地老百姓一起走一回,就知道他们的不容易”。

  通过积极与中国船舶集团对接联系、申请资金,松园下碧龙自然村“山地轨道运输机现代化技术运输试点项目”开始试点运行。该项目能有效解决目前山地无路、靠人背马驮的运输困难,也为未来土地流转、推进种植结构转型提供了基础保证。

  ……

  谈产业、谈基建、谈发展,几位挂职干部句句离不开的,是当地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是当地老百姓能不能过上好日子。

  2022年5月27日,丘北县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12个乡镇12万余人不同程度受灾。

  “到现场,我看到很多房屋倒塌,看到很多老百姓冒着大雨住帐篷。”立即奔赴灾区的洪术华,看到让他心碎的一幕,“再说天气马上就要热起来,太容易生病,不能这样住。”

  “娘家”的厚实肩膀,是洪术华的坚实依靠。通过联系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昆船公司,洪术华迅速要到一批方舱资源。五天时间,方舱完成选址、装配、运输和施工全过程,确保受灾群众及时入住。

  “我们常说挂职要过三关:饮食关、语言关、思乡关。但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融入其中,那就不会有‘过关’的感受,就会把挂职工作当作一种情怀,自然而然融进去。”洪术华感慨地说。

  勐腊县内国境线全长740.8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全州的三分之二以上。因特殊的区域位置,长期以来,辖区内边民群众与老挝国公民在婚姻、边贸、旅游及务工等方面交往频繁,跨境违法犯罪多发。

  刚到勐腊,巡边固防就成为张绍波的工作重心之一。一周去三次,早晨七时出发,半夜十二时后到家。开着车在没有硬化的巡逻道上颠簸,张绍波遇到的惊险路况自己也数不清。他见过大象、熊,也见过老挝边防军,在边境线上蜷起身和衣而睡是常态。最惊险的一次,两个偷渡者从铁丝网上翻下,直接落在张绍波面前。

  “说不辛苦,那是假话。”张绍波说,“但我们这些人心里知道背后是什么,我们在做一份怎样的工作。”

  挂职不久,李成龙就跑遍了十九个村小组。他发现,这个距县城仅两公里的村子,有一个村小组没通水泥路。

  “现在还不通水泥路,这不行。”他对陪同的村干部说,“我在任期间,一定把这事完成。”

  李成龙随后联系昆船公司,要来一笔经费把这事干了。

  过了些天,他进村民家走访,主人突然讲了句动情的话:“我们本以为,这村子再过十年还是这个样……您把这事做了,我们由衷感谢中国船舶集团,感谢昆船公司,感谢您李书记。”

  李成龙说,他能把这句话记一辈子。

  “我吃的所有苦都值了。”他说。

  当被问起挂职收获,张绍波想了想,说道:“真正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真正做到有思路、有落实,真正做到冲锋在前、敢担当、敢作为,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把老百姓装在心里。”

  功劳簿上躺不得,振兴脚步停不得。下一步,中国船舶集团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局和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聚焦精准发力,持续助力“五大振兴”,着力培育内生发展动力,支持定点帮扶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 记   者:刘   畅 
| 责  编:高红梅
| 校    对:方   浩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